当前位置:首页 > 教苑风采 > 教师手记 >
教师手记

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发布时间:2013-03-26 08:00:23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黄河路小学    李丹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给教师的话题是--------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话题呢?一是在我以前的教学中,曾对这样的问题研究过,并且摸索着实践过,也取得了少许经验。二是文中有一句话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这句话是:儿童在入学的时候是带来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这点火花很快就熄灭了,而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儿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针对如此严重的问题,我有以下思考:
一: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孩子推到前台去,自己退到后台去。有位领导临时通知去学校听课,校长说老师没准备,心里很紧张,结果,这样未给听课者准备的课却博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小镜头:一学生读了一个字音,老师问:“谁有不同意见?”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老师叫另外的一名学生读,但读的跟刚才一模一样,老师笑着说:“你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你只是想起来读。”如果是公开课,我想这位老师肯定不会安排这位学生再次读错的,像这样生动真挚的场景,多么自然!多么美呀!也许课堂上看不到教师的动人表演,看到的却是稍微乱哄哄的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参与和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如饥似渴的吸取着,生成着智慧和能力。奥修的一句伟大的祷文令我欣赏:“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一个两岁多的小孩跟着妈妈到大街上,突然指着“中国人民银行”四个字,兴致勃勃的读出“中国人民很行”,而妈妈却当场反驳读错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最聪明了,最起码他已经学会了学习,生活也是一种文化,而妈妈的举动却让这个小孩再也不愿意主动张口了,为什么高年级学生不愿发言,都是因为老师给吓的。哪怕他说错了,我们也应该夸他有不同的见解,为什么我们要打击孩子呀!谁走路不摔脚,谁游泳不吃水,孩子经历了就进步了。
.改变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印第安老人,赚钱后买了一辆汽车,不懂得怎么开,只好雇了匹马来拉它。这位印第安老人当然可笑,他不知道汽车本身有动力,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其缺点就同印第安老人一样,在于忽视了人自身的动力。课堂上有一位老师在教孩子们算“七加五等于几?”有位学生起来说:把七分解为四和三,把五分解为三和二,三加三等于六,四加二等于六,而最后六加六等于十二,如此繁琐的算法这位老师不但没批评学生,反而还夸奖了他。老师说:“啊,你对六加六比较熟悉,很好,你真聪明!”她居然体察到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选用这个方法的原委,这会使学生感到多么高兴!比如:他刚刚遇到过这样的计算,或者,他熟悉了相关的口诀,总之,他的创造总有其合理的一面。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会体会到,几乎每一道加法题都有丰富的解题方法,显然,学生教会了我们,使我们认识了学生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他们的回答所蕴涵的合理性。而如果我们仅仅规定“凑十”,就会抹杀掉这一切。比如在讲十以内的加减,老师课堂先讲,然后编顺口溜,看到七,想到三,看到六,想到四,七加三等十,十减七等三。男同学讲一遍,女同学讲一遍,全班再讲一遍,爸爸妈妈问今天学什么,六加七,怎么算?不知道。因为对学生来讲很简单的东西老师讲的太高深了。再比如算六加七,学生可以有六种方法,他甚至可以把手和脚都数起来。学生是很聪明的,但老师哪里允许他在课堂上首先有六种方法呀,一年级谈什么六种方法,我们总怕完不成任务,岂不知却大大磨灭了孩子们创造的思维。时间长了,我们的硬灌输导致他们都不愿意思维。
三.所有老师的课堂都应该容纳各种学生
经常听老师们说:“我班有个残疾人”,怎么办呢?其实一切困难都有办法解决的。中国的一个小孩由于患脑膜炎,四肢瘫痪,但妈妈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为了能使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妈妈把他转到澳门中浦小学,这所学校有一个特殊班,到那儿之后,根据年龄,直接上了四年级,由于不能写,所以很自卑,老师就鼓励他多读书,结果,他讲故事特别好,同样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自己生活的很自信,如果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忽视了他,学生们肯定也会忽视他,时间久了,还谈什么自信?还谈什么积极的思维?还谈什么心理健康?那么差生呢?是不是他们都懒于学习呢?不是的,这些学生如果是醒着的,他又懒于学习,那么他在做什么?他终归有事情可做,否则他就是睡着的,他喜欢去看小人书,那好,这也是学习。你希望他正规的学习,你就可以从他最喜欢的东西开始,比如,让一个喜欢电子游戏的孩子研究一下电子游戏的种类,作一个关于电子游戏的好处和坏处的报告。让他把从小人书中看到的故事告诉同学,然后顺势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鼓励。总之,一定要把他拉回到我们的课堂中去,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最后,还要跟大家分享一句话:当孩子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0

上一篇:《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下一篇: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