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

《平均分》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0-05-09 22:52:17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平均分》教学反思

黄河路小学    杨丽军

《平均分》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方法,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特征和方法上,即什么是平均分,在具体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故事《猴妈妈分桃子》引入本课,通过问题“前两次猴哥哥问什么嚷嚷妈妈分得不公平?”“最后猴哥哥问什么又高兴的说妈妈分得公平了?”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二一班第一小组同学的这种分法大家都会满意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要这样分?等系列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必然会发生争论,在相互质疑、解疑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如何分,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同此可见动手操作在平均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把小卡片当成橘子,让学生充分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让同桌俩互相交流自己的怎么分的,同时在全班交流自己是怎么分的。注重了分的过程及方法,使分法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体验什么是平均分,也明白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接出我又让学生找这几种分法的相同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水平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表示“平均分”。这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与升华。

三、练习设计的多样化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分了两次练习。第一次是学生对“平均分”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体会的时候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判断哪是平均分,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第二次是在帮助二一班第一小组解决问题后进行的,难度加深,使学生较容易接受。这个练习是让每名同学动手平均画面包,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及实物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明白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尝试、探索、操作,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勇于质疑、悟理,学生就能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0

上一篇:记《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下一篇:《数学广角》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