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

《有 的 人》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5-09 22:50:10   来源:济源市黄河路小学    浏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2、再读:同桌互读,把每一句都读流利。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⑴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⑵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⑶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朗读录音。 

3、齐读,体会。

四、讨论、合作、交流。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⑴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⑵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2、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3、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五、有感情朗读。   

(出示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写话练习:“我想对鲁迅先生说……”

   

0

上一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下一篇:《对策问题》教学设计